主页 > 时尚 > 艺术 > 正文

当梵高遇见快手:一场“曲高不和寡”的大众美学普及实验

发布时间:2019-08-08 14:32【来源:乐享生活】
快手拆解了高大上的梵高画作,用技术手段将其变换为短视频中最常见的魔法表情,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拍摄使用。

在一个人口超过75亿的世界寻找梵高的痕迹,堪称轻而易举。3000余幅梵高真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;摄影技术与电影工业的发展,诞生了至少30部以梵高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和展览,要计算辐射人群,亿是最合适的单位;它出现在中国孩子的美术课本和作文、欧洲青年的艺术读物和美国人的日常画作里;互联网时代,搜索引擎不到半秒就能展示有关梵高的一切。

可策展人谭甯还是常常觉得,梵高离这个时代最广阔的人群仍显得“太远”。参观的人潮往往只会在一副画作前停留6秒,影像作品始终隔着一块屏幕,在展览和艺术师资无法抵达的地方,梵高依旧是一件橱窗里的奢侈品,可见却不可感。

今年夏天,决心“做点什么”的谭甯引进策划了“心灵的畅想——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”展。全场不展出一幅真迹,却造价不菲——超过200幅梵高画作的全息视频影像作品在360°全息全景超高清激光投影设备和VR技术的加持下重现,原创音乐声中画面动了起来,麦田上的乌鸦飞过、杏花依次开放、水中的螃蟹慢吞吞地挪动钳子……

定格瞬间的油画被技术延续了生命,审美在这里有了更柔软的触角。谭甯说,将新的技术引入艺术领域,是为了放大人们对于观看方式、身体经验和环境关系的关注,最终让观众“在更深的层面上接近真实”。

而在几英寸的手机屏幕里,梵高的《星月夜》复活了。主办方之一的皕博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快手达成合作,这幅名画“改头换面”,成了快手短视频里的两款魔法表情,轻点屏幕,天空和地面被覆盖,蓝绿色的星云在小小的屏幕里旋转、躁动、纠结,夜空卷曲而活跃。

人宛如置身流动的星空之中。天空分离和地面识别技术解构再造了这幅世界级名画,在短视频里,脚下的地面是星云,头顶的天空也是,这两款魔法表情带着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和满满的硬核科技感,快手用户用像浪一般的“666”回应了对此的喜爱。

谭甯不断划动着手机屏幕,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评论,跟随这些梵高魔表的短视频冒了出来。

“这是二向箔打击后的太阳系。”

“生生不息,源源不断。”

“也许梵高早已参透宇宙维度的秘密。这或许就是星空本来的模样。”

这些评论超出了她对快手这个国民级短视频平台的认知,但又令她颇为感动。视频的拍摄地有的在美国,有的在北上广深,也有的在四五线小城,还有的在工地、在农村、在大山。常被束之高阁的梵高和过往快手里的任何一个魔法表情一般,走进了千家万户,艺术以最本源最亲切的姿态,和这个国度不分年龄、不分性别千千万万的人发生着联系。

这是在信息科学与数字艺术并进的时代,才会发生的动人故事。一场关于梵高的美学普及实验,开始了。

艺术和生活拥抱的姿态

站在1600平方米的展厅里,有一种被巨大画作微微环抱的感觉。200余幅梵高画作的全息视频影像版交替出现,夜幕下的罗纳河一派静谧,星光与灯光交相倾洒在河面;马车哒哒前行,远处的汽笛声传来,在农田的掩映里火车呼啸而过;太阳照射着咖啡馆,随时间的推移渐渐拉长影子,时光悄无声息地流淌。

参观者的节奏慢了下来。三三两两的观众席地而坐,伸长了脖子望着四面的墙壁,或者说,四块动态的画板。有人不停用手机拍摄短视频,有人干脆躺在懒人沙发上观看,还有人凑在墙根前,伸手临摹画作的痕迹。

“我们希望观赏者能够慢下来,真正地去观察一幅画的每个细节。”这是谭甯的期望,许多展览的游览人次都不低,但一些时候难免受限于人流等因素,变成赶场式的参观,以至于平均下来在每件藏品身上驻足停留的时间,不过6秒。

她乐意看到观众在展览现场“梵高躺”。那是一种更深度地和艺术接触的方式。置身画中,让观众走进梵高的视角,去感受画作里那些动态的生命,“激发出新的美学体验”。

事实证明,她成功了。艺术圈人士、科技界人士、一家三口和年轻人几乎挤爆了展览。一位社科院白发苍苍的退休学者专程找到她,说自己要赶在白内障手术之前看一次,“看了这个也不必再去南法(指法国南部阿尔勒地区,在梵高整个绘画生涯里,阿尔勒的日子是他最为高产的时期,笔者注)了”;一位上海的游客因为展览限流的缘故始终未能进场,他因此更改行程,在北京多停留三天,每天都跑去现场“捡漏”,最终得偿所愿进场参观。

“什么都不做,哪怕只是发呆,也很愉悦。”有观众说。

“像流动的梦境一样,能感受到艺术家的‘自我’真宝贵。”

“这样的地方我可以呆一天。”这个观众忍不住连用了三个感叹号,“科技进步简直太棒了!!!”

科技进步才带来了这场展览。谭甯心里很清楚,技术为艺术展示方式带来革新以外,同样扩散了受众人群。

这是展览最终牵手快手的原因。“能来现场的人终究是有限的。但如果是在日活超过2亿的快手呢?”谭甯说,引进梵高IP并不容易,“一定要把它的方方面面深入进去,要让尽可能多的人群去接受艺术熏陶”。

双方的理念汇聚到了一个共同的指向:大众化。

快手拆解了高大上的梵高画作,用技术手段将其变换为短视频中最常见的魔法表情,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拍摄使用。相对沉闷高门槛的艺术作品,在短视频魔法表情的剪辑制作下,以更活泼的形式呈现出来,一场微妙的化学反应也就此发生。

有人在自家客厅用星空之路拍摄了一段短视频,因为效果过于逼真,评论区炸开了锅。“住在这里会不会摔倒啊?”这人说罢还狐疑地补了一句,“该不会是油漆撒了吧。”还有人焦急地发问,“多少钱做的这个效果?在哪做的?”还有人酸溜溜地问:“投影仪效果这么好啊,一个月要多少电费?”

慢慢地,了解梵高的用户也冒了出来,“梵高的画复活了!!!”还有人开玩笑,“我怕是梵高给你画的设计图。”也有人畅想,“如果天空真的是这样,我们会是怎样的感觉?”

成千上万条评论陆陆续续蹦出来,梵高和艺术突然成了家长里短唠嗑的主题。

“干工地的想不到那么好的环境来拍这个走进梵高。”

“初代奥特曼要出来了!”后面马上有人反驳,“这是太阳系被二向箔吸进去的样子。星系中央黑洞强大的引力导致光线轨迹变化,引力透镜。”

“静态的画,动态的视觉。”有人跟评,“也许人类的精神世界就是全宇宙。”

还有人很自豪,“人家是五毛特效,咱这是高级免费特效!”

在这些由五花八门评论汇集成的感受里,没有标准释义,只有一个个用不同视角感知美的答案。

谭甯注意到一个细节,这些参与互动拍摄和评论的用户,分布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,她看到了在大洋彼岸的,在北京南京浙江的,在宁夏东北广西的,城市、乡村、高楼、大山,他们对着同一片天空拍摄,也对着柏油马路、农田、石子路、泥巴地拍摄。

事实上,因为成本及硬件要求,她的计划只是在国内几个大城市设展,终将有许多地方难被辐射,可这场在快手端内生动的互动正在接触更广袤的国土,她更欣喜于“每一条评论都带着体温。艺术就是这样,可以很学术,可以很抽象,也可以很大众很平民”。

在她眼中,技术让沟通无限制,却也设置了门槛。那些被隔离的人群往往又是被忽略的沉默者——不管在现实世界还是互联网上。幸运的是,这一次当技术的阻碍被跨越,这些人群身上表达出的内容与故事,让人感触良多。

毕竟,那是艺术与生活紧密拥抱的姿态。

“我想做这幅画上的一颗星星”

如果数量可以衡量艺术鉴赏力,这段时间的快手端内也许是艺术气息最浓厚的地方之一。打开任意一个有关梵高魔表的短视频,几百万的播放量之下,评论区要么是热热闹闹的打趣和科普,要么就是层层叠叠的666浪潮里,时不时涌动起几个感性认真的评论。

有人在评论里说,“这不是梵高的星空,是梵高向往的世界。”

内蒙古乌兰察布的一个宝妈认真地写下,“天空中飞卷的星云,好像鲜花一样怒放,那柔韧的枝条虽然力量微薄,却无畏地抽向天空。所以,星空它是一种力量。”

后面跟着的年轻人从魔表里,联想到了梵高作画时的状态,“就是这双手,包装过书籍和图画,又安抚过贫寒伤病的人们。现在,这双柔弱的手掌握了画笔。”

“他的痛苦经历像一根炭笔,在性格特征中留下深深的画痕,在之后的艺术表达中,总是会不经意的流露出这种痕迹。”讨论还在持续。

“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。”有人作结,无人知晓、精神抑郁、割耳,梵高的生平和苦难挂钩,令人叹息。“有幸看了在东京收藏的向日葵,感觉饱受摧残却富有憧憬的气息,不过更重的是绽放却又要枯萎凋零的无奈。”

拥有高赞的一条评论是:“我想做这幅画上的一颗星星。”

在谭甯眼中,这些充满共情和感性色彩的评论,最好地诠释了梵高魔表和这场展览的真谛,因为“这些以最新科技为支撑的艺术体验,有赖于技术,但是,自然、人以及人的真实的身体经验才是新媒体数字艺术的核心”。

(展览现场,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只是,为了实现这场线上的美学普及实验,快手魔表设计和技术相关人员需要完成对地面识别技术的开发,这是领先于业界的技术,难度不低。在实现上需先画出草图,再由负责3D设计的工作人员将魔表中动态的部分“用自己的手一点点调出来”。

“以往魔表重要集中于人身上,而地面艺术形式一改以往以人为主的特点,是一种跳跃性的创新。”快手魔表相关负责人说。

他们的努力最终促成了星月夜在快手上的“复活”。原本画作以静止的状态体现斗转星移,如今却重归画面定格前的时刻,星空下,流动绚烂之美尽显。

不过,年轻的魔表设计人员更渴望,让外界看到这些感性而真挚的快手用户,“快手本身也有很多精致很美的东西存在”。在他看来,梵高的名画是世界的宝藏,应该被全人类共享,但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得见真迹。虽然现代艺术展有多种与科技结合的呈现,但此次与快手结合是全新的尝试,这可以“增加梵高名画的人口辐射度,达到艺术普及的效果”。

谭甯则认为,这场集体的魔表拍摄“曲高不和寡”,无关审美高低,无关拍摄背景,他们和在北京参观“心灵的畅想——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”展的人群,乃至相隔万里的荷兰梵高艺术博物馆参观的人潮一样,说到底,都是一群欣赏美、感受美、追寻美的人类。他们所做的,都是一种对美最本能的反应。

唯一不同的是,快手的加入,让这场美学普及实验的开展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。谭甯说,流量蕴藏的价值,不止于经济,更事关美学普及。新媒体时代,快手和策展方共同承担了大众美学普及的责任和使命。

她很喜欢快手和梵高的结合点——魔表。魔法表情的意义就在于“魔法”二字,那是一种无论身在何地,都可以在一瞬间呈现的“魔法”,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。快手的魔表设计人员说,不管你在公园还是农田,不管你身处怎样的地方,点击魔表的按钮,星月夜都会迅速占满你的屏幕。他说,艺术扑面而来和人类相拥,“那是一瞬间的惊喜与魔法”。

分享到:

更多精彩资讯,请点击时尚生活网:www.fashionlife.net.cn



热点阅读

今日热点
  热搜
  热门标签

Copyright © 2013-2019 All rights reserved. 时尚互联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67410号-1 联系我们 QQ:919700693